六种创业者千万不要投


       每个基金乃至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,不同观点的背后,是那些投资人的经验。比如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偏爱背景特炫、名校出身的人,即便商业计划书都还不完善,也可能直接签约,快速打款。有的投资人偏爱BAT高管背景的创业者,有的喜欢投30岁以下的年轻人,还有的坚信30岁以上的创业者才比较靠谱。

       每个投资人都希望投到有机会成功的项目和人。其实可以反过来看,什么样的人、什么样的项目,你觉得不会成功?

       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智勇,曾任职于多家知名投资机构,具有丰富的投资、并购及IPO经验。他认为,看项目其实就看人和事,看人行不行,看事对不对。

       好淘巧认为,遇到有以下6种特征的创业者一定要慎投。

不能控制情绪的人

        有些人一面谈,就让你感觉不太好,比如情商不高,或者交谈的时候特别慷慨激昂,激动得无法自已,还有些人介绍项目时会紧张得发抖,这样创业者直接就否了。虽然有些项目觉得方向还行,事情是对的,但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,很难成为一个很好的CEO。

团队股权分配过于平均

       如果公司股权太平均,必须把股权调整合适,不然不投。吴智勇看过很多创始人吵架的案例,人多了一定会有意见分歧,如果没有一个能绝对决策的人,很容易出问题。吴智勇说:“我们希望公司有一个核心创始人,投的就是这个核心。我能忍受的极限情况是三个人,你40%、他30%,另外一个30%。但要求几个人彼此知根知底,如果是临时拼凑的三个人就会顾虑。股权过于平均的肯定不投;一股独大的公司谈都不用谈。”

       一股独大,就是这个公司90%都是你的,拿出10%做期权,对于这种情况,吴智勇会要求创业者拿出40%的期权找联合创始人,因为“一定要有联合创始人,一定要有团队。那种依靠感、有问题互相商量的感觉让人踏实。”吴智勇认为,最好的情况是CEO占股60%或50%,其余三四个联合创始人以20%、15%、10%等类似比例分配股权,这样项目会相对比较安全。

创始人跨行业

       从实际案例来看,跨行业创业往往很难成功。比如一个在互联网领域很牛的人,如果因为看到商机就贸然跳进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,可能连新接触的行业最基本的生态、产业链、人脉都不了解,会导致项目推进很慢,尤其是消费类的项目。除非两个行业之间有共性,或者创业者能证明在新跨入的行业有很好的资源,否则很难。

夫妻店型公司

       李国庆、潘石屹是夫妻档创业的楷模,如今娶了奶茶妹的刘强东也有把爱妻培养成优秀企业家的架势。然而对夫妻搭档的创业者,吴智勇表示很谨慎。他最大的担心在于,夫妻创业中过于亲密、难分彼此、决策用以受到情感关系左右的因素,可能不利于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。

靠关系的项目

        如果创始人说,我在哪儿、有什么好的关系,我在政府有什么资源,这样的项目吴智勇一般不会投。因为靠关系的事很难复制,不能市场化。比如,现在有很多做“家校通”之类的项目,都面临一个巨大的推广问题,很多都是靠关系在推。这种关系型的项目,都需要非常非常谨慎的对待。

创业门槛特别低

        门槛特别低的项目,也不太会投。比如在现在这个阶段做饿了么、美团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外卖。门槛低的项目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投:早期、没有什么人做、同时团队执行力特别强,业务能够迅速起量,一下子把门槛拉高。比如共享单车初兴时的摩拜和ofo。有经验的投资者都在投布局、投赛道,因此投资一定要看风向。如果不在风向、风口上,很可能后面没有人跟投。投风口,比如互联网金融,从2009、2010年在中国开始兴起,今天仍然没有过时。再如移动医疗,未来几年一定会爆发。

       有很多创业项目,需要辨别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,还是超前需求。比如说做车主社交的,在车上安装一个硬件或软件,车主跟其他同款车主或周边车主社交,这似乎是一个很火的概念,但这是伪需求。吴智勇认为,很多打社交概念的,其实都是伪需求,“看项目的时候,要把自己真正当成一个用户去理解。”


最怕遇到什么样的创始人?

       吴智勇觉得最头疼的创始人,是那些不太对脾气、沟通有障碍的,“拿到投资之前谈得蛮好的,投进去之后好像就消失了。不主动联系,在工作群里也不太说话,微信好久不回。”

       吴智勇曾遇到一个项目,创始人是某国外名校博士,每次打电话总是爱搭不理。想找创始人面谈却又不在同一个城市,沟通起来很辛苦。还有一个项目,投了以后,每逢向LP汇报需要公司资料时,创始人总以各种借口推脱。天使基金内部组织的创始人交流会也不参加,各种不配合,沟通起来特别困难。但他们当初融资的时候,表现都很不错。